內容簡介
如果一個人的腦子被更換了,
這個人還是不是同樣的人?
熟悉的靈魂與完整的記憶,被嵌入完全不同的身體裡;
一半是失而復返的戀人,一半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──
這是愛情的考驗,抑或,一場惡意的騙局?……
在滿佈修羅派藝術品的「鬼樓」裡,她熱烈地吻上我的唇,就像當初出現時那樣教人意外。
我們在校園裡邂逅,她說喜歡我在講台上課的樣子,並幾乎半強迫地要當我的女友。本來我有點排斥,但卻不自禁地被她那種小惡魔般的魅惑深深吸引。
一年前,她突然人間蒸發了!
我遍尋不著,最後只能陷入苦等。一年後,等到的卻是一名長相完全陌生的女孩,宣稱自己就是我的女友,還說她遭到綁架,並被動了手術,和另一名女孩的大腦做了交換。
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我該接受女孩嗎?如果我接受了她,是否代表我愛上了另一個人?當人們說「我愛你」這三個字時,是表示愛上了對方的心靈,還是身體呢?
真相,我得要找出真相……
自序/導讀
推薦序
林斯諺《無名之女》解說
日本名推理評論家/玉田誠
林斯諺以《無名之女》(為了與本作品加以區別,稱為「初稿版《無名之女》」)投稿參加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,看完這部作品後的震撼至今仍然記憶猶新。雖然這部作品最後沒有得獎,但交換大腦的恐怖題材,再加上富有哲學性的主題,最後昇華為美麗的戀愛推理故事,令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進入決審階段後,該如何評斷初稿版《無名之女》中,兇手的完美犯罪的計畫性,以及兇手的心理,成為最大的爭議點。狡猾的兇手犯下了無懈可擊的完美犯罪,和以精采的推理加以揭露的名偵探──按照古典推理的標準,的確會在乍看之下,覺得初稿版《無名之女》中兇手的計畫太粗糙。
但是,我個人認為兇手在犯罪計畫中隱約透露出的「動搖」,完美地刻劃出人類心理難以理解的一面,也對此大力推崇。請各位回想一下,作者林斯諺在《雨夜莊謀殺案》破案時,偵探林若平引用了希臘神話破解了「兇手」的名字。初稿版的《無名之女》中所描述的犯罪計畫中,可以看到那個「兇手」的影子──從這個角度思考,就會發現兇手在犯罪過程中,必然會產生這種「動搖」。這種「動搖」也完美地表現出人類心理的複雜。而且,既然是本格推理,既然是小說,並非只要清楚交代事件的來龍去脈就算大功告成。初稿版的《無名之女》的最大魅力,就在於作者採用了和《雨夜莊謀殺案》不同的方式,從神的角度描寫了人類難以理解的心理。
各位讀者目前拿在手上的本作品,是作者在初稿版的《無名之女》的基礎上,經過大幅度修改而成的完美版。作者林斯諺到底對一部以抒情的方式拉開序幕,描寫了愛這種人類深奧心理的戀愛推理作品,初稿版的《無名之女》做了如何的改變?
我先說結論。本作品絕對是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的傑作,林斯諺以驚人的手法,將包含了哲學主題的戀愛推理改寫成一部前衛的本格推理小說。
在此,可能有必要談論一下隨著寵物先生的《虛擬街頭漂流記》的出現,在台灣也受到矚目的「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」。島田莊司所提倡的「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」,並非只是在本格推理中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而已。之前也曾經有推理作品運用了一般讀者無法瞭解的專業醫學知識,那些作品和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到底有什麼差別?換一種方式來解釋,就是必須瞭解這些最先進的科學知識,對身為「驚奇裝置」的本格推理的哪一個部分有所貢獻。在故事中結合走在時代尖端的先進科學,會導致最先進的科學帶來的「未來(真相)」和「現代(現在)」之間產生「差異」。由這種「差異」來發動「驚奇裝置」,正是「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」的真諦。
這種「差異」也可以讓讀者身處的「現代」觀點,和作品中包含真相的觀點之間產生「落差」。創作「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」時,和古典推理的創作模式──首先構思一個可以引發事件的詭計,在這個基礎上編故事的公式──有著極大的差異,如何在佈局中靈活運用這種「差異」和「落差」,就變得極其重要。「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」既然繼承了綾?行人藉由《十角館殺人》拉開序幕的新本格推理,為了充分發揮「驚奇裝置」的效果,也必然會在作品中運用很大的詭計。
寵物先生在《虛擬街頭漂流記》中運用了最先進的電腦技術,藉由虛擬世界的幻想和現實世界的「差異」,出色地完成了精緻的詭計。同樣地,作者林斯諺充分咀嚼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的真諦,成功地將原本充滿抒情氛圍的極致戀愛推理小說,重新改寫成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的用心,也同樣令人敬佩。書中角色所編織的戀愛故事,在先進科學的瘋狂邏輯之下,最後變成了惡魔般的殘酷故事,讀者一定會
各界推薦/推薦序
名家推薦︰
【推理大師】島田莊司、【推理評論家】玉田誠一致讚不絕口!
在日本推理小說中,從沒看過這樣了不起的詭計!這種作品就是我想在華文推理世界中尋找的創新想法! ──島田莊司
本作品絕對是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的傑作,林斯諺以驚人的手法,將包含了哲學主題的戀愛推理改寫成一部前衛的本格推理小說。……在二○一二年的此刻,拿起林斯諺的《無名之女》這部作品的讀者,可以在未來回顧亞洲推理史時,成為歷史的證人。 ──玉田誠
內容試閱
序幕‧絮語
我的女朋友被換腦了。
世界上真的有換腦這回事嗎?再無知幼稚的人都知道這是鬼扯,但這件不可思議的事,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愛的人身上。
十六個月前,我跟芷怡偶然相遇,開始交往。就在如膠似漆之際,她卻突然人間蒸發,讓我遍尋不著。我悲苦地等了一年,等到的卻是一名長相完全陌生的女人,宣稱她就是我從前的愛人。她說,她被一名戴著面具的瘋狂科學家綁架,並把她跟另一名女孩的大腦做了交換。
我當然不相信她,但她卻擁有芷怡的記憶,她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狀態,跟芷怡分毫不差,幾乎要把我說服了!
夜晚,我看著睡在身旁的陌生人,心中升起困頓,究竟是我的記憶出了問題,還是芷怡真的換了腦?
芷怡……不,她是芷怡嗎?她,是誰?
她是沒有名字的女人。
真是可笑!我竟然連自己戀人的名字都不知道!與其陷在這樣的泥沼中,我寧願相信自己是瘋了!
我該接受她嗎?如果我接受了她,是否代表我愛上了另一個人?
當人們說「我愛你」這三個字時,是表示愛上了對方的心靈,還是身體呢?
我原本不需要煩惱這些問題,但面對這件換腦怪事,我遲早要找出答案。
因為我不能愛上一名錯的人,而背叛了對的人。
真相,我得要找出真相……
過去(一)‧邂逅
1
十月六日
昨晚吻了一名女孩,但她令我感到害怕。
昨天下午課後,我去了圖書館一趟,查閱下堂課需要的資料。當我從書堆中抬首時,窗外的夜幕已悄然降下。看了一眼手錶,已經是九點十五分。
離開了圖書館,我到校園內的便利商店買了一個便當,一瓶飲料,便走向通識課程大樓附近的一個小公園。
這個小公園處在一個陷下來的谷地,裡面種了許多樹木,有個涼亭就位在樹林之內。
我踏上步道,走向樹林。前方佇立著一盞路燈,遠遠地便能望見涼亭的輪廓。
到了涼亭外頭時,我才發現裡頭有人。
一名女人坐在石椅上,背靠著柱子,一腳著地,一腳曲起膝在椅上。她的臉籠罩在陰影中,不甚明晰,但可看出她的頭髮往上盤起,紮了個髮髻,裹身在一件大外套裡,右手則握著一個瓶子。我靠近時,她正將瓶子湊近嘴邊。
我打消了在這裡用餐的念頭,掉頭就走。
「是張老師嗎?」
就在我才邁出第二步的時候,背後的女聲問道。
我轉身,面對那道影子,她仍靠坐在原處,一動也不動。
「我是,請問有什麼事嗎?」
「我是芷怡啊,你不認得我了嗎?」
語畢,一陣咯咯笑聲從她喉中湧出,清脆、自然、響亮。
芷怡?我在腦中立刻進行搜尋,卻找不到適當的面孔,我從來沒有聽過這個名字。
她轉頭望向旁邊的草地,一手托著腮,側影露出愁思。這時候,月光突然從陰影中透出,女孩沐浴在金黃色的光芒中,我看清了她的臉。她那濃重的黑眼圈更加重了愁苦的意象。白皙的脖頸與面頰一覽無遺。
就在我注視著她的短暫片刻,她突然轉過頭來,與我的視線相交。她很快地露出了微笑。
她的笑不露齒,因此在嘴唇的曲線上形成了一種說不上來的壓抑,但唇線的奇妙角度,正是使得她的笑容展露出魅力的關鍵。壓抑中卻又帶著天真、調皮的質素。
「很抱歉,我不認識你。」我說。
「前天我有去聽你的演講喔。」
...